2)第二百零五章 再见,队友!_跑出我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伊东浩司、末续慎吾和朝原宣治都是扁平足。

  很多体育项目都是不要扁平足的,认为扁平足比正常人容易疲劳,而疲劳是体育运动的天敌。

  而其中这些资料里,有一段是记录在苏祖出现前的亚洲百米纪录保持者伊东浩司的小故事。

  在1998年伊东浩司进入日本东海大学读书,有一次训练结束后,他和好友50公里竞走日本记录保持者今村文男开玩笑比赛竞走,结果刚走了不过100米,伊东浩司就被今村甩下了。

  伊东浩司觉得非常惊奇,他可以跑得过今村文男,但为什么走不过呢?

  伊东浩司对于百米传统的“高抬腿大摆臂”理论产生了怀疑。于是伊东浩司决定改革了自己的跑姿,他先练走,然后从走的状态自然进入跑。

  大多数短跑运动员奔跑时喜欢脚尖落地反蹬地面,进入最大速度时,很多短跑运动员几乎只有前脚掌会着地。而伊东浩司则尽量让全部的脚掌落地,产生反弹力后来跑。大多数运动员是以腰部水平状态向前移动,而伊东浩司则靠扭动骨盆向前跨大步移动,同时腰部带动整个下半身动作。

  这种跑姿需要强大的肌肉力量支撑,伊东浩司又进行了高强度的力量训练,腰围从88公分增加到102公分,腿围也从54公分长到62公分。

  当苏祖看完这则小故事后就在感叹,故事真假不论,这种训练方式科不科学是不是因人而异也可以不理会,但是这种探索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学习和肯定的。

  一个项目的崛起可能是一个天才横空出世,也可能是一代代人不断孜孜不倦地研究探索,取长补短,不断完善的结果。

  苏祖明白他有着系统的辅助,在成长性上无疑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人,但和这个世界最顶尖的运动员们较量,除了足够充分的训练外,还需要这种不断探索和思考。

  教练研究员可以在旁观的角度,给出数据的分析,改进的优劣,而身体最细微处的体会,只有运动员自己知道。

  下午16点15分。

  本届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的重头戏,男子100米的决赛开始。

  在八名运动员出现在赛道上时,现场观众都欢呼了起来。尤其是沈运保,当现场广播介绍到他是雅典奥运会男子4×100米接力冠军成员时,几乎现场气氛都达到了最高潮。

  雅典奥运会田径项目的三枚金牌里,毫无疑问是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是最重的一枚,即便有着四位运动员一起分享这荣誉,也依旧无法掩盖现场观众对于沈运保的喜爱之情。

  苏祖在场边看着沈运保情绪有些激动地和四周的观众招手,同样也笑着报以了热烈的掌声。

  啪地一声比赛枪声响起。

  苏祖一直在观察着所有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沈运保的起跑反应很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