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12章 独特的手榴弹_二战之列兵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手榴弹,所有人最熟悉的应该是拉火手榴弹,在使用的时候,拧开木柄手榴弹的盖子,把拉绳从里面拉出来,放在身边,等到需要使用的时候,拉动绳索,木柄里面就冒烟,在手里等待一两秒,扔出去,手榴弹就能爆炸了。

  当然,哪怕是这么简单的动作,也有人不知道,比如说,在电影《铁道游击队》里面的芳林嫂,扔手榴弹的时候,不拉弦就扔出去了,结果让汉奸跑掉了。

  这种手榴弹,在抗日战场上大量使用,它的原型,就是德国人的4木柄手榴弹,所以,在苏德战场上,德国人使用的也是这种手榴弹,它应该是最符合士兵使用习惯的手榴弹了。

  相比之下,在抗日战场上让人诟病的,就是鬼子使用的地瓜手榴弹,在使用的时候,得在坚硬的地方上撞一下,有石头就撞石头,没有石头,那就在自己的脑袋上磕一下,这种设计,就让人感觉到是脑子进水了。

  不过,如果和苏联人的这种rgd-33手榴弹比起来,绝对就是小巫见大巫,如果不会使用的人,绝对会被这种手榴弹活活气死,或者也会被活活炸死。

  这种手榴弹的操作,极其特殊。在平时携带的时候,手榴弹的弹体和木柄是分开的,这个倒不困难,在使用的时候,把两者旋转结合到一起就可以了,这不算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引信,(其实就是雷管。)引信并没有装在手榴弹的里面,而是分开放置的。

  在平时,引信一般都是由政委保管的,战士们背着手榴弹,政委拿着引信,所以在平时,手榴弹是没用的,最多就可以当个锤子使用,这种分别携带的原则,简直就像是防备士兵们造反用的。

  因为这个引信,也出过很多事情,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里面,瓦斯科夫就把手榴弹的引信给弄丢了,所以,手榴弹就成了铁疙瘩,失去了作用。

  在战场上,类似的事情偶尔会发生,战士们望着没有引信的手榴弹,也只能是干瞪眼。

  必须要先把引信装进去,手榴弹才能够使用,这只是这种奇葩的手榴弹的第一步,更困难的还在后面。

  把手榴弹扔出去,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到的!

  “投掷手榴弹!”亚雷门科大声地喊道,随着他的喊话,一名名的高大的苏维埃战士,转动自己的胳膊,把手榴弹抡了起来,这个动作,就和普通的投掷手榴弹的动作没什么区别,关键就在于最后,当手臂挥舞到了前面的时候,每一个士兵的胳膊上都是青筋暴起,用全部的爆发力,将手榴弹向前甩出去,就在甩出去的这个瞬间,手榴弹的内部,响起了轻轻的砰的一声。

  好了,引信终于点火了。

  不知道是哪个设计师想出来的主意,这款手榴弹用的既不是拉线发火,也不是碰撞发火,而是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