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4章:关中农场扩大_民国合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4章:关中农场扩大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土地的亩产基本在一百多斤不到两百斤左右的样子,即便是素有民国黄金时代之称的1931年至1934年,山东地区的平均亩产分别是:小麦146斤、大麦152斤、高粱204斤、大豆177斤、谷子223斤、玉米184斤、地瓜1416斤。

  由这些粮食的产量,又能推断出当时人们的主食,乃是以地瓜、高粱、玉米等杂粮为主,特别是地瓜,耕种随便,产量颇多,乃是缓解人口饥饿的重要食物。

  虽然关中农场公司的这二十万亩地都明显是大丰收,但就算如杨虎诚这般的大人物,也不敢想象亩产竟然能达到五百五十斤的大丰收!

  这个数字已经是往年他们丰收时的三倍之多了!

  “你们不会计算错了吧?”杨虎诚的第一反应就是有人在糊弄自己。

  宋琦云干脆拉着杨虎诚来到称量点,让杨虎诚自己称量。

  杨虎诚也是二话不说,挽起袖口,一麻袋一麻袋的在称上亲自丈量,然后用笔记录每个麻袋的重量,相加起来之后,真的得到了五百五十斤的数字。

  “杨将军觉得很不可思议吗?”杨虎诚挠头的时候,刘青山走到了他的身后,轻轻笑着。

  见杨虎诚转头,刘青山继续说道:“在美国和欧洲,他们有很多平原,都像关中农场公司一样经营,用机械翻新土地,用机械播种,用施肥,还有成套的自动浇水设置,再加上化肥,别说玉米亩产五百五十斤,就是水稻和小麦也能亩产五百五十多斤,甚至更多!这,就是机械化生产,这就是科学生产!这,才是现代化耕作应该产出的产能!”

  虽然和亩产三千斤的杂交水稻比不了,但经过人工精心的育种、科学系统化的耕作,化肥的使用,使一般的水稻达到亩产五六百斤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在刘青山的那个后世,除了杂交水稻外,普通的水稻就是这样一代代的精心育种,也达到了亩产一千两百多斤的水平。

  现在杂交水稻的技术不行,育种优良水稻也需要时间,但是对本地的优质水稻进行简单的人工挑选和科学系统的耕作,再加上化肥的使用,把亩产从一百多斤提升到五百斤并不是太大的困难。

  真正困难的,是这个乱世。

  经过自己亲自称量,确定亩产没错后,杨虎诚那张粗厚的老脸,忽然流泪了。

  他看着手里饱满的玉米,呢喃道:“要是前几年能有这么好的粮食,何至于饿死那么多人!”

  刘青山听闻,陷入沉默。

  天灾面前,就算当时有现在规模的关中农场公司,也救不了全省一千万的灾民,除非全国能真正完成统一,政令通达,这样,在陕西受灾的第一年,就有全国各地的物资和粮食支援到位,就算未来两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