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四五章 坐庄(上)_新顺173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广的种黑麦。

  基本上是靠着黑麦和土豆,在往北挤。

  几十年前,在遥远的美洲,发生过一件事,叫塞勒姆女巫审判案。

  大顺在向北扩张之后,因为依靠黑麦和土豆,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当然不叫女巫,而是类似于大仙上身之类的,弄得人心惶惶。

  原因都差不多,黑麦麦角毒素中毒,幻觉加癫狂痉挛。这玩意儿就算有人解释,用处也不大,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吃黑麦,要是能吃大米就最好了。

  大喜过望之后,皇帝又迅速转入了担忧。要是能种大米……高兴之余,还要抓紧时间往北边移民,堵死朝鲜那边向北扩张、逃亡的路。

  朝鲜人可也是会种大米的。

  前朝的教训让皇帝至今心有余悸,绝对不允许再出现类似的女真崛起事件。

  而要往北方继续移民,既需要大量的棉花,而且是便宜的、能够方便运输到海边港口城市的棉花。

  伴随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东北地区也被带动起来了。

  松辽分水岭以南,围绕着大豆、小麦等粮食贸易,一条依托辽河与海运为运输方式的、粮食商品化的经济带已经逐渐建立起来。

  从通江子到营口,号称“八百里间,帆樯衔接,艨艟万艘”,涌现出一系列的城镇。

  虽然这些城镇修的地方,都在河边,铁路时代一开启,现在兴盛的这些城镇就会如此时的淮安扬州一样经历衰落。但此时嘛,水运还是唯一站得稳的大宗贸易品的运输方式。

  夏季行船、冬季利用水面结冰做免费天然的高速公路,配上新作物的种植、棉花普及、江苏工商业发展、日本开埠等等,松辽分水岭以南,已经基本彻底成为大顺的基本盘了。

  而松辽分水岭以北,大顺按照刘钰的思路,走的是海运“画地为牢”的方式,沿着河流一点点先把海边、河口等地占了。

  经过这些年的移民,移民的成本已经大大降低。

  人去了,可以给人做雇工、做长工,或者做佃户,人口越多,移民成本也就越低。

  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得起貂的。

  棉布配棉花做的袄裤,才是移民的主流装备,而三五斤棉花才能塞一条稍微能御寒的棉裤,一亩地现在也就产个十几斤棉花。

  大顺之前多方征讨,朝鲜、日本相继有限度的开埠。而不管是朝鲜,还是日本,都是没法种棉花的。

  东北移民的需求、朝鲜日本对棉布的需求、松江府海外出口的需求,都使得大顺急需一个棉花产地。

  大顺从荷兰人那接手南洋后,大顺的棉布要迅速挤占印度棉布的市场,这也使得棉花需求激增。

  这些,就是刘钰给皇帝的,要改变淮南经济结构的理由。

  理由逻辑就是:首先,那是一片荒滩地。

  谷/span其次,辽东地区的开发和海运兴起、南洋大米的输入,使得大顺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