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章隔岸观火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幸。

  刘恂看过也同样叹了一声气,“真是天佑之人,这几个宫女居然打了个死结...”

  姚秉宽看后却摇摇头道:“大晋气数未尽而已。”

  几人无疑例外都对道君皇帝还活着这件事,非常惋惜

  “对了王爷,还有一事,圆觉大师目前寄居在东宁寺中。”

  “圆觉大师来辽东了?太好了,改日我要去跟圆觉大师谈论佛法,朝中那些宵小之辈居然污蔑大师参与红莲道刺驾,简直不可理喻啊。”

  听到姚秉宽说收留了目前朝廷追缉的通缉犯,燕王吴仁光却极为兴奋。

  “我早年跟先王一起去上京授封,还曾经在白龙寺上过香,圆觉大师当时还不是主持,可大师的气度非常...现在想想也有三十多年了,不想大师竟然流落辽东,这都是朝廷上奸佞横行之过也...可惜我却不能在朝中辅弼皇上,让一众宵小窃居高位,还让陛下猜忌我燕王府有不臣之心,真是罪过啊...”

  姚秉宽听这燕王越说越离谱,也是不可不咳嗽了两声,才让吴仁光收起了那副“忧国忧民”的面孔。

  刘恂虽然在表面附和,心里却在暗笑,朝廷上有奸佞,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清君侧了?

  不过眼下无论是燕王吴仁光还是姚秉宽、刘恂,三人都非常态清楚,清君侧?就眼下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若是道君皇帝真的在这场刺史中驾崩,太子继位处理不善压制不了一众老臣,朝局动荡说不定还能有个万一。

  但就看太子殿下在这场危机当中的决断,以及几位老臣的反应来看,这种可能性也几乎不存在。

  燕军虽然骁勇善战,但毕竟只有十余万,这已经是穷尽辽东之力的极限了。

  而朝廷一直在敦促燕王府削减军队人数,所以燕军还隔三差五的就要跟金帐汗国或者东胡各部打上一仗,以证明辽东边军保持规模的必要性。

  这也是姚秉宽初次见到吴仁光时候就给出的策略,“辽东不可一日无事。”

  也正因如此,连年征战的辽东边军也保持了强大战力。但朝廷麾下,同样有数十万善战的边军严阵以待。

  所以眼下的态势很明显,人心在晋。

  同样对道君皇帝险死还生赶到惋惜的还有红莲道方氏兄弟,以及布局数年之久的红莲道军师庞知古。

  不知名的群山之中,红莲道总坛所在,上京消息传过来的时候,圣公方虬听到后仰天长笑。

  “哈哈哈哈,想不到,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啊,哈哈哈哈哈。”

  方蛟听着密信上内容也是笑了起来,“这狗皇帝的运气如此之好?这几个宫女也是蠢得,居然打了个死结...呵呵呵”

  只有庞知古有些郁结,从数年前派遣暗桩入宫,到十个大宗师齐聚京师,谋划不可谓不缜密,该想到的都想到了。

  但最后只是因为一个非常细微的小细节,打个死结

  “这傅津川倒是不凡,若不是他发现我们的暗桩,恐怕也大功告成了。”方蛟笑完之后站起身说道,“不如我在去上京一趟,将那坏了事的傅家小子做了如何?”

  “瞎胡闹,现在上京有一点风吹草动就能引得几个大宗师出来,你信不信现在只要进了上京地界就会被盯上?到时候陶应真简伯雍于罗睺一起招呼你,你有几条命够死的?”

  方虬立刻训斥道,然后转过话头宽慰起了庞知古。

  “庞先生,此计不成,也是天命,非人力所能及,先生也不必多想,圣道的千秋大业,还要仰仗先生呢。”

  庞知古叹口气道:“圣公说的是,这些道理我自然也清楚,可朝廷若不生乱,我们圣道就没机会。所以现在,需要有人先跳出来。”

  方蛟听后,神情一怔,“先生是说...”

  庞知古点点头,“没错,现在江淮之间已经有一堆干柴了,只需要一把火...至于这火能烧多大,我们先看着。”检测到你的最新阅读进度为“第六十二章高歌敬袍泽”

  是否同步到最新?关闭同步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