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三十七章灵寿之战(一)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军退兵后,傅懋修并没有急着返回恒州,而是直接去了幽州。

  随后从幽州调了一千骑军南下恒州,而这一千骑军,隶属于静塞军,又名“幽州突骑”。是大晋举国之力打造的一直具装甲骑,也就是人马具甲的重装骑军。

  按照大晋的军制,一军一万两千正军,而静塞军只有三千正军,但辅兵数目却都是一样的六千人。

  这也是大晋唯一一支全军都是重装骑兵的特殊存在,皆选取善于骑射的河北健儿为军卒,可谓精锐当中的精锐。

  这样一只耗费颇具的重装甲骑,不是放在上京拱卫京城,也不是屯驻在河西、河东、朔方、陇右这西军四镇,而是屯驻在幽州,在燕山天险后面,目的也不言而喻。

  哪怕是易州连丢两县的时候,耿忠国都没动用这支骑军,而是让这支骑军一直在幽州城内枕戈待旦,严密监视北方动向。

  如今,英国公单骑退燕军,来自北方的压力没有了,自然也可让这支威震北疆的精锐骑军出幽州熘熘马。

  傅懋修带着数百亲卫,一千静塞军铁骑赶到易州的时候,丢失的两县已经收复。

  南面由副元帅程锦堂率领的平叛大军已经将叛军从房上、石邑驱赶到了灵寿,两军对峙,一触即发。随后这位行军大元帅没有前往灵寿与大军汇合,而是停在易州,将一千骑军调去灵寿大营听候调遣。

  叛军至今仍然有数万之众,倚灵寿城下,在城东扎营。

  进了叛军营寨,随处可见都法坛、佛龛,而且到处都是说法的沙门弟子。

  说的无非便是今世修业,承受恶果,来世享受福报的那套,还有什么六道轮回的劳什子玩意儿。

  这也是为什么道门式微的原因之一,因为道家学说只修今世,不讲轮回。

  对于修成正果,还是享受来世,大多数人选择了下辈子投个好胎,原因自然是大部分人这辈子都一眼能看到头了,也就下辈子还有点指望了。

  甚至有些信徒,恨不得立马就死了好赶紧入轮回投个好胎

  中军大帐周围是数百身披甲胃的僧兵,都是身体强壮膀大腰圆的河北健儿,只不过一个个的脑子可能是都不太好,不然也不能来干这个

  大帐中,一群叛军首领都坐着在椅子上,其中多以僧将居多,还有一些则是豪强出身。

  中间的榻上坐着灰布僧袍的“大乘法尊”惠庆,他的左边是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难王刘伯归,右手则是一个白衣僧人和一个中年文士。

  对于这两人的身份,一众义军首领包括刘伯归在内,都只知道这白衣僧人是西域佛门圣地派来辅左法尊,而那位刘先生则是燕王大护法拍来的军师。

  而这两位也确实有些本事,在拒马河的时候,这位刘先生就说要不计代价的勐攻,三日之内如果打不过拒马河,后面士卒松懈就是一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