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七章欲速则不达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当世一流之选,有名将之资。只是没有进身之阶罢了,如今这些人带着数千老卒,与红莲军合流,尚有汪汀山的水军,可以纵横巴山楚水,而官军铁骑在这里却难有用武之地,又不耐山林潮热,如今是夏季,一场疫病都能让朝廷大军难以招架...”

  “除此之外,红莲军是发于江湖,成于民间,此次起事之后,与吴逆叛军不同,从来不与官军争夺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纵横山林,到处都有教众接应,听说他们消息甚至比起朝廷大军来还要灵通...”

  傅懋修闻言之后点了点头,傅淮川基本上是把目前朝廷平叛的不利处说的很透彻了。

  与他所想的大差不差。

  但父子二人这番言话,却只能关起门来说。

  “那你可有平乱方略?”傅懋修继续问道。

  傅淮川道:“有,但却不合时宜。”

  “要多久?”

  “最少两年。多则三年。”

  傅懋修听完之后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大郎会说有方略,但不合时宜。并且断定这场动乱要持续很久。

  不管是跟太子还是跟道君皇帝,说这场叛乱可能持续十年八载,但我的方略三年之内就能平定叛乱,这无疑是不合时宜的。

  甚至御史都了都得上书弹劾一本,按个“扰乱军心”“为贼张目”的罪名。

  毕竟“庶人成浚”已经称帝了,朝廷必须从速剿灭的。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啊。

  这时候说这场叛乱可能持续个十年八载,这不就是“扰乱军心”吗?

  然而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做起事来,还是失之于急字。

  朝廷上下,包括皇帝太子在内,所期盼,所筹划的都是在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内,平定叛乱。

  现在上呈一份三年攻略,那就是在讨人嫌啊。因为朝野上下的共识就是要从速。最多是战事如果真像傅家父子预料的一般,到时候会有清议赞叹一声“料事如神”。

  但眼下必定是会遭人白眼。

  无论是傅懋修还是傅淮川,对于一个几年后才能收获的“料事如神”“算无遗策”这样的头衔和称赞都没有兴趣。

  谋国之前,还是要先谋家、谋己。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这到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远见的人看问题,通常都能透过表现,直击事情的本质。

  所以,能看清这一点的也不止傅家父子。

  北去的船上,燕王府四郡主吴明达和张之逊站在船舱的轩窗之前,凭栏而坐,看着运河两岸的景色。

  吴明达带着张之逊一起离京北返,这在上京城并没有掀起什么波澜。

  毕竟作为质子的世子吴药师是不能擅自离开京城的,甚至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但吴明达这个王府郡主倒是不受什么管制。

  她本就是来京城省亲,现在想要回去朝廷也不会为难她。

  而她之所以要回去,还带着张之逊一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