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独相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年的收入远比她的公主俸禄要多啊。

  而且这还是只是钱上,三郎会对上京城的各种消息,甚至比皇城司还要灵便。

  这也让自诩聪慧过人的赵元殊不得不承认,她那个呆子未婚夫,其实挺有见地的。

  不过这吴药师这个整天留恋风月场所的燕王世子,为什么会对那呆子感兴趣呢?她男人在上京的时候虽然常在市井厮混,却几乎从来不去风月场所。想交流经验也搞错对象了啊

  这是不准备装纨绔了?

  宫城内的政事堂,是宰相办公的场所,也是整个大晋王朝的中枢。

  虽然道君皇帝才是那个做决定的人,但是王朝的所有政令发布、执行都是从中枢的三省负责。

  政务几乎都是有四位宰相共同讨论,拟订意见之后在上呈东宫,东宫给出意见之后在转呈玉溪宫。

  河西大捷的军报上京城已经人尽皆知了。

  四位宰相自然也知晓了,在上京城陷入欢庆之时,宰相们想的则是此战结束以后的一些事情。

  比如河西之战是大捷,有功之臣如何封赏?钱粮哪里出?

  辽东也报了“大捷”,但这个大捷明显水分太多,朝廷要如何给与回应?

  “河西这大捷应该错不了了,即便是英国公跟陛下亲厚,也不敢拿这种事来谎报军情,就是不知道如此大功,该如何封赏这位国公啊。”

  说话的是中书令裴休明四十多岁的模样,中等身材,面目方正,留着短须,穿着紫色官袍,头戴软翅幞头。

  “加个太尉如何?”

  同样四十多岁年纪的谢佥试言道,他是江南人士,却身材高大足有七尺,面色红润,留着五律长须。

  尚书右仆射曾肱道:“太尉是正一品,太高了,还是留给定国公冯老,不如就加几户食邑。”

  裴休明道:“英国公府早就万户了,没法加了。却没想到英国公有如此能耐,两年前河西局势一度糜烂,如今却打出如此气势,傅家真是代代名将啊。”

  谢佥道:“也未必是代代名将,但谁让他有个好儿子呢,傅三郎这少年,早年上京城还是在市井厮混,本以为是个纨绔子弟,即便有些武勇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不过戍边才两年,已有古名将之风,又跟太子殿下如此亲近,前途不可限量啊。”

  裴休明一听也点头附和道:“的确如此...不过英国公府传承五代,当今英国公跟陛下关系匪浅,傅三郎又跟太子交好,其人如此武勇,就怕将来尾大不掉。”

  裴休明作为宰相,已经是文官领袖之一了,自然就想到武将勋贵做大势必会挤压文官士大夫权力,此消彼长啊。

  “裴相言之有理,傅三郎自幼顽劣,厮混于市井,与江湖之辈结交,虽然圣上不在意,但此等人却是不能让他与太子走的太近。太子敦厚仁义,顾念旧情,说不定就会被他蛊惑了。”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