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五章军屯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名下的矿山,盐井,以及蜀锦织造有没有什么猫腻?

  在扬州的时候,他只是扬州大都督,只需要督领辖下的七州的军务。但剑南节度使可是身兼数职,蜀中军政大权尽在其手。

  蜀中这天府之国,一等一的富贵之地,财富汇聚之地。

  战时他作为节度使只需要考虑战事,但若是等仗打完了,面对着这些蜀中大族,他会是一副什么样的面孔,可是关系到很多人的身家性命。

  所以这姓杜的,八成是来探口风的。

  而事实上,傅津川也算是猜了**不离十。

  但事情也比他想的要复杂的多。

  蜀中四大望族,并不是铁板一块,甚至是单独一个家族,也做不到内外一致。

  杜宅在成都城南,说是杜宅,但成都人称其为“杜家坊”。

  因为这杜宅是有近百个庭院相连组成,聚族而居,足有一坊之地。

  杜家在蜀中传承数百年,一直都是名门望族,又在几次蜀中成都易主之时都平安的渡劫,虽然损失些财货田产,但只要等到太平年月,这些东西很快就会重新回到他们的手里。所以家门不衰。

  杜家坊最为核心的地方,也就是真正的杜宅,其实并不算大,只是一处三进的院子。

  门户也并不宽大,门上匾额挂着杜宅两个字,就说是某位盘踞蜀中的前朝皇帝御笔。

  这里是杜家的祖宅,如今是杜家祠堂,也是族中议事之所。

  作为族长的杜基已经年近七十,但仍旧身体康健,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精神矍铄。

  带着十几个族人给祖宗上了香,然后转过身看着众人道:“年关将至,各处的账目都盘完了吗?”

  下手站着一个中年人应达道:“回伯父,田庄的进项已经盘过了,收成不错,比去年还多了一成半。只有几个在普州的庄子被乱匪劫掠了。”

  杜基听后点了点头道,“兵荒马乱的,这也没办法,不过这些田庄的佃户都是世代给杜家耕田种地的,今年既然收成不错就要给这些佃户粮食应急,另外各处的存粮没问题把?”

  这中年人是杜基的侄子,名叫杜恒,四十出头的年纪,在杜家负责打理田产和各处庄园以及城中的粮铺。

  杜恒道:“伯父请放心,这各处的存粮都是咱们杜家的命脉,我这几日各处都看过了,存粮都没什么问题。”

  不管是豪门的大族,还是小户人家,粮食都是重中之重。

  毕竟没饭吃,那是真的会饿死人的。

  甚至有时候钱没有粮食重要。这等大户尤其明白这样的道理,若是干上个不好的年景,有个水涝蝗灾的,这粮食就是保命,也是发家的。

  随后杜基又逐个问了问矿山和盐井等处的事情,最后看着众人道:“眼看着就过年了,蜀中今年不太平,你们也都注意些,出门都不要太招摇。现在的剑南道节度使武安侯,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