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四章练兵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卸任,接替他的是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信国公汤显宗。

  至于他留下的位置,马军司都指挥使则是由步军司的都指挥使安远侯仇铭继任

  三衙和各都督府也是迎来了大规模的移镇。

  倒是有人举荐傅津川三衙管军。毕竟这样一位大将这么一直闲置也非朝廷的用人之道。

  于是乎,年不及而立的傅津川就成为了三衙设立以来最年轻的正管军。

  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没有副字。

  而杨继勋的离任,也自然被看成是为了给外孙让路。

  但只要悉知内情,就会发现,杨继勋的几个儿孙同样得到了升迁。

  尤其是长子,已经放了外任魏州都督。

  道君皇帝还特意把傅津川宣到宫里,耳提面命了一番。

  练兵。

  之前经历过几年大战的八军已经是精锐了,而新编的十二部刚刚成军,以前又是老禁军的底子,有些松散,想要改头换面,用之能战,尚需时日凋琢。

  九月,太医照常去城阳公主府给公主殿下请平安脉,直接请出了喜脉。

  这下直接打乱了赵元殊的原本的计划。她原本想着去一趟扬州,因为皇城司的碟子发现了方虬的踪迹,赵

  元殊就想着带皇城司和绣衣卫的人马去解决了方虬这个祸患。

  这一有了身孕自然是不能成行了,只好让简大先生和绣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带人去。

  正在邙山大营练兵的傅津川得到消息之后,只带了十几个亲随就回了城。

  在家中陪着妻子待了数日才返回邙山大营继续操练新军。

  十月,太子奉命巡视新军。

  邙山大营,站在校场土台上,看着正在操练,且军容军貌已经颇有些改观的步军司诸军,盛赞道:“这些禁军在三郎手下不过数月,竟有些脱胎换骨了,论治军之能,三郎真不愧名将之称。不知有何诀窍?”

  傅三郎道:“殿下说脱胎换骨可是抬举他们了,这帮兵痞松散太久了,想要临阵,还得勤加操练。至于诀窍,无非是威之以军法,诱之以利禄...”

  赵元檀闻言不置可否,望着眼前进退有度的禁军,又想起初入大营之时辕门上挂着的头颅,想必为了立威,被犯了军法被斩首的士卒。

  军中不同于地方,以军法行事,无论是上京还是州县,若有人犯了死罪,需要地方衙门呈奏,三法司核准,最后要皇帝亲自批阅,才能执行。

  怕的就是有冤假错桉,草管人命。

  但军中,有人犯了军法,主帅一言便可决生死。

  无人敢置喙。

  也只有这种霹雳手段,才能保证军令如山,令行禁止。

  “三郎,我曾闻言,古之名将治军,无不爱兵如子,推衣解食,与将士同甘共苦,方能上下同欲,战无不胜,但我观你治军,似乎是路数不同?”

  赵元檀其实很好奇,因为他也是读过兵法的,兵书上不是一直说要跟将士同甘共苦?还有古之名将为士兵吸脓血之事...但傅津川的军中,好像并非是这样,反而是刑威过重,让他觉得,是不是有些

  “殿下是觉得军法有些严苛?”傅津川反问道。

  赵元檀愣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他并不想干预傅津川治军之事,赵元檀有这个自知之明,他于兵事而言,连知兵都算不上,说起军略和大势尚可,但若是治军练兵,却是一窍不通。

  所以他很想知道,这兵法上说的,到底是不是对的?

  “其实无论是治军还是用兵,都需要因地制宜,张弛有度,若是边军将士,以如今营中之军法却是过于严苛,肯定会让军心不安,但在禁军之中,却不同。此前禁军武备废弛,兵不习战,军中常例都不能行,就像是得了顽疾之人,必然要下勐药纠之,所以齐高帝入关中之时约法三章,盖因当时法度严苛,而张冲治蜀以严,则因当时蜀中法度松懈,纲纪不存,所以要齐之以刑...”

  张冲是本朝名臣,开国之时蜀中初定就被任命为剑南道经略使,他只用了数年时间就让原本纷乱不宁的蜀中安定下来,百姓安居。

  而张冲却是出了名的执法严苛。

  “三郎的意思是,宽严皆误?”

  “然也。”

  赵元檀随之点点头,看着望之不尽的军营和操练的士卒,若有所思。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