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二章晋阳之约_一世骁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就是此战过后,若是真的夺取了京畿,那么关中也多半能乘势而下。

  大晋朝廷也就只剩下半壁江山。

  北人不善水战,想要短期内南下一统江山几乎是不可能的。

  更大的可能是,划江而治。

  到时候江淮以北会落入联军之手,大晋朝廷无论是衣冠南渡,还是江南士族推举一宗室出来掌控局面,短期内都无法跟联军相争。

  那么江淮以北的地盘,和此战过后的利益,如何划分呢?

  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拿不出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分法,这仗也就打不下去了。

  所以在吴药师先提起话头之后,留只哥也立即会意。

  “毗沙门大汗,邀请齐王和燕王两位殿下,往晋阳一行,共商大计。”

  十日之后,从朔方赶过来的北境大汗毗沙门,以及代表青唐大君而来的青唐王爷拓跋犍,加上齐王、燕王,以及“献城有功”的唐王赵宣汶,众人汇聚在晋阳,共商大计。

  赵宣汶更是在宴上说道:“天下英雄,皆在晋阳,此千年未有之大气象...”

  而这场英雄会,最终经过十几日的唇枪舌战,才最终统一了意见。

  日后史家称之为“晋阳之约”。

  其中,北境的金帐汗国分到了河东、朔方的全境,以及关中的延、庆等州。

  燕藩得到了河北道和青兖道全境。

  河西、陇右,蜀中,以及关中的泾州、秦州、凤州等地归于青唐。

  齐王将成为大晋的新皇帝,统摄关中大部分地区和京畿道。

  燕藩仍旧会对齐王的新朝廷称臣。

  几乎是将江淮以北拆的七零八落。

  关于出兵方略,也一并商议妥了。

  河阳方向,北境会继续留下十万大军,等于是在京畿道上面悬了一刀。

  而燕军则东进,攻略河北。

  北境大军主力会同青唐大军,总计五十万大军合攻关中。

  先破关中,等到燕军拿下河北,在合围京畿。

  晋阳唐王府的银安殿上,在几分盟约上先后签字画押之后,赵元槊掩面而去。

  只有作为东道主的唐王赵宣汶跟着他后面。

  两人一前一后的来到了唐王府的仪门城楼上。

  “太祖太宗,于晋阳起事,爬冰卧雪,宵衣旰食,二十年经营苦战而得天下,大晋百年基业,而今却毁于我手,九泉之下,有何颜面见列祖列宗啊...”

  齐王站在仪门的城楼上,号泣不止。

  而一旁站着的心腹常庆和唐王赵宣汶也是心有戚戚。

  “贤侄可不看开些?上京的正熙天子已经重病,待其崩后,贤侄自当登临大宝,今日虽然许了河东、朔方、陇右、河西与西北二虏,日后励精图治,夺回故土,也不是没有机会...”

  赵宣汶的一番说辞,总算是让齐王稍有振作之意。

  “唐王叔言之有理,我日后若成大业,必与王叔共享荣华...”

  一旁的常庆听这对远方叔侄所言心中面色不改,心中却是冷笑不已。

  真要是有这个心思,你们还能造反谋逆?

  常庆不是别人,正是薛巨鳞之侄,薛长庆。

  红莲事败之后,逃出生天,后来齐王在魏州招兵买马,他乔装易容,化名常庆前往投军。

  因武勇将略都是一时之选,遂得赵元槊重用,倚为心腹。

  涿州被官军光复后,要不是他拼死力战,恐怕赵元槊在河北就得被擒。

  至于齐王能不能成事,他现在是不报什么期望。

  将不满百,兵不过万,就算是加上一旁的唐王,两边人马加起来也不足三万人。

  若是真的能打下上京,说不定倒是能做几年傀儡皇帝。

  指望他在上京登基,江南就会传檄而定?

  痴人说梦罢了。

  但冥冥之中,薛长庆总觉得,关中和京畿,没那么好打。

  即便是燕藩、北境、青唐坐拥百万大军。

  大晋,不该这么不堪。

  而那位关西诸道兵马大元帅,还没败过啊。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