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六二章 会打脸吗?_完美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拍的远不如李谦这一部,但李谦再拍,就有了对比,除非拍得远远超出了原作一两个大层次大境界,不然就难获好评。

  但是现在么,没有!

  这个时空没有张国师,也没有《红高粱》!

  李谦版《红高粱》,就是原作,而柏林电影节的展映,将会是它第一次展现在公众和群体面前。

  别说对原作是有一定超越的,就算没超越,有瑕疵,但哪怕得了原作七八分的神韵,至少也是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线上了。

  但是,作品好归作品好,在另外的那个时空,张国师带着《红高粱》能获奖,并不意味着李谦在这个时空带着一部崭新的《红高粱》,一部并不逊色甚至尤有胜出的《红高粱》,就也一定能获奖!

  这个逻辑是并不成立的!

  时空变了,年代变了,人变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同小异也好,大异小同也罢,总之,李谦从来不认为自己照着来一部《红高粱》,就一定能拿奖。

  这是第一。

  第二,从很多方面来说,他并没有像国内的其他电影人,乃至与《红高粱》相关的一众人等,比如齐洁,比如这部电影的主要摄影师和摄影指导傅学隆,比如女主角秦晶晶他们一样,那么看重这个奖。

  首先是因为他是一个更看重一部电影的商业表现,至少也得是在商业成功的基础上再去谈人文色彩和艺术成就的导演,其次,前世在另外那个时空的经历,也清楚地告诉他,欧洲三大电影节的衰落,与文艺电影的衰落,是必然。

  所以对于他来说,想要把《红高粱》练练手,那就拍了,拍完了,感觉自己收获很大,而且剪出来片子自己也很满意,就足够了。

  票房么,估计大卖的可能性不大,但毕竟是自己的导演作品,回本基本毫无压力,这就行了。

  至于欧洲这边的电影节,来还是要来的,但来了之后能不能拿奖,就全无压力了,来的目的其实很简单:人总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而且,不管这次来是不是能有点收获的回去,接下来的几年,他都不太可能有时间再去拍《红高粱》这一类的文艺电影了。

  电影的全球市场正因为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革而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技术革新,在这一波的市场机制和市场地位定型之前,他实在是不敢松哪怕半口气!

  …………

  放映厅里接近坐满。

  很多欧洲的的观众,或许就是柏林本地人,也或许是不知道从哪个国家赶过来,就为了来电影节看电影的,此时,大家都坐在放映厅里,基本上没有什么大声喧哗——或许正如此前国内的一家报纸对章子芳的电影评论的那样:买了票,进去坐下,然后你什么都不用做,就安心的享受你这一段属于你的一百分钟的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