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九章:国产全晶体管计算机通用1型研制成功和变卦的毛熊_四合院之客居的外乡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昨天计算所的老季就给侯楚吹过风,所以侯楚自然知道今天的报纸内容,可他也好奇的把脑袋探了过去,和杨、文二人一起围观起报纸来。

  这篇文章自然是头版头条,副标题则是《打破技术垄断和讹诈,记科院计算所的二百四十九个日夜》

  都是大开大合的长标题,但是准确的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整体像是写实文学,一看就是笔力强的学者润笔的。

  不仅把研发过程中种种困难给写的清清楚楚,就连不少生活小细节也一并呼之而出,可以说是情真意切。

  侯楚跳过中间抒情环节,直接往背后的数据还有意义看去,一看内容,他嘴角直接扬起了止不住的笑意。

  八个多月就成功是因为有众多单位在持续投入和关注,比如尝到计算机甜头一机部、二轻局,需要大规模数据运算的防灾减灾办公室,海河水利委员会等等单位。

  在海量的资源、人才倾注下,加上有国外的机器作为逆向研制,提供技术思路的原型机,国产全晶体管计算机一出来就是王炸。

  这次国产的全晶体管计算机,计算速度从前世的7000次提升到了每秒8万次,虽然和国外28万次每秒有一定差距,可在国内是個从零到1的突破,意味着华夏也进入了晶体管计算机的俱乐部。

  在侯楚的建议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具体的应用场景,所以研发的是商用的通用型计算机,而不是前世的初代机,只能单纯用来数据运算、教学工具之类的。

  而且计算所的科学家们在51年到54年流行的机器语言,自然语言的基础上,参考了一定国外的商用应用程序设计语言,也国产化了自己的编译器。

  有了这东西后,我们就能把汇编语言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也就是计算机执行时候采用的“0和1”的机器语言。

  按后世的话来说,就是某个细分行业,能够得到对应的“软件支持”,当然,也别想的太高级,可视化操作之类想都不要想,简陋的2英寸屏幕上全是机器语言的组合。

  可就是这种程序,直接带来了运用环境的多元化,这也是这次计算机命名中“通用1型”,通用二字的来源:

  只要稍微改造,计算机在铁路,通信,科研,交通,邮电,工业等等的领域发挥极大的用武之地。

  可以说是后世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六十年代焕发出了一个另外一种崭新的生机,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机。

  侯楚看报的速度很快,一目十行就看完了,倒是杨厂长、文五两人还在竭力消化着报纸上的内容。

  尤其是杨厂长,他是军人出身,年纪还大,报纸上写的“0和1组合”,他可是一窍不通。

  比如报纸上说10110000000001........之类的一长串数字竟然能概括出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