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媒体专访_重生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目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推动企业的科技创新上。”

  杨兰点头,很顺畅的接道:

  “说到科技创新,您在荷兰芯片的成功,让全世界瞩目。我很好奇,您应该不懂芯片技术吧?这给我一种感觉,甚至很多人都这么感觉,一个企业是否成功,企业家才是关键?”

  “没错,企业家是关键。但不是唯一的关键。世界最顶级的科技人才也是关键。

  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让这些无法单独发挥作用的科技人才,形成一致性合力,朝着明确唯一、清晰可靠、人人都坚信不疑的方向使劲儿。

  目标非常明确,要达到什么目的,再加上资金支持,没有不成功的。

  当然,企业家的方向得正确,符合未来需求,否则研发成功有什么用?”

  杨兰释然点头:“听起来企业家做的最少,但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确定方向容易,但要让人坚信不疑就难了,您在这方面的才能,是天赋就有,还是积累学习得来的呢?”

  “我真没感觉需要天赋,也不需要学习积累,就两个字,需求,理解不了吗?”夏川的表情十分好奇。

  杨兰嘿嘿一笑:“能听懂,似乎就是个思维方式的问题,但我们怎么也到不了你的境界,似乎在你眼中,整个世界都充满了需求?”

  “没错。我用需求解析世界,知道未来。”夏川泰然微笑着,扔了一枚核弹。

  杨兰豁然一震,心中掀起滔天骇浪,准备的问题早已经忘的一干二净。

  她眼睛灼灼发亮地道:

  “我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需求解释?(夏川点头)那你能不能举个比较有说服力的例子,然后预测一下未来?”

  “可以。”夏川依旧泰然自若:

  “健力宝大家都熟悉吧?我先声明,我不认识李经纬,毫无关系。

  健力宝的需求是什么?做大。李经纬也有能力做大,是个卓越的企业家。

  可是,他做不大,未来肯定倒闭。

  因为他只能局限在三水的范围内发展,他如果敢跑羊城去建个总部,后果是什么?

  健力宝名义上是三水的地方国有企业,而其实却是李经纬独力做大的事业,没有李经纬,就没有健力宝。

  可是在产权上,这家公司却与他没有任何关系。

  他和三水的需求矛盾,会撕碎整个健力宝。

  三水的水平局限,限制了企业的高度,注定了健力宝的未来。

  这就是产权不清的弊端,目前暂时解决不了。

  总要牺牲一部分优质企业,一群优秀企业家,才会推动思想解放。

  类似的还有荣升冰箱,那个老总好像叫潘宁吧?我记得那是一个乡镇企业。嗯,很可惜,他的水平远远超出了乡镇的管理水平,再发展下去也会倒闭的。”

  这简直就是一连串的手雷扔出来。

  杨兰有点冒汗了。

  好在夏川有言在先,能播的播,不能播的掐掉。

  这一段看来得全掐了。

  她赶紧转移话题:“那你当初为什么选择造芯片?”

  “因为芯片是人造的,不是神造的。”夏川随口道。

  杨兰顿时极度无语,你不是应该趁机表示一下振兴民族工业的爱国情操吗?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