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二十九章 致命弊端_重生199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夏川坐着吉普车,再次进入了那片红墙绿瓦的园林,见到了笑吟吟的朱老板。

  寒暄落座,朱老板先问了一个古怪的问题:“夏川,如果你当大老板,发现有一半是贪|官该死的,你杀是不杀?”

  夏川一脸汗颜道:“朱伯伯,你不是给我下套吧,我可没那野心啊。”

  哈哈哈,朱老板大笑:“我套你干什么,别人怀疑你,但我知道你志不在此,甚至以后也不会。你给我的感觉,好像没有成长的过程,天生就拥有成熟完整稳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们这个果家的最大毛病,就是斗争弦绷的太紧,该说的话不能说,该做的事顾虑重重,结果创造力释放不出来。你上次说的对,言者无罪,这是最起码的,说吧。”

  夏川已经确定无疑,朱老板是试探他杀冯文斩的真正动机,他若无其事地道:

  “我的看法是不能都杀,都杀了不就塌了吗。但也不能一个不杀,就像一片违章建筑,都拆了阻力很大,但我就拆一个支撑柱,阻力很小,看起来影响不大,但这违章建筑会在风雨中坍塌。

  最关键的是,杀不能解决问题。

  发达国家就没有贪污腐败吗?掩饰的好而已。人家发展了多少年,我们才发展几年,没有经验,弄的人人都能看出来。

  如果一半是该死的,那就是制度没跟上。

  制度建设不可能走在变革前面,特殊时期的有限度混乱是可以接受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感觉不到生存的威胁,钱也就不是那么重要,再加上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必定让一切都进入可控范围内。”

  朱老板目露欣慰,夏川的大局观确保他永远不会犯大错误,这就够了。

  他开始切入正题:

  “在南巡之后,经济再度进入到高速成长的周期中,万马奔腾,尘土遮天,又忙又乱的景象让人喜忧参半啊。喜的地方是,经济呈现出全面复苏的态势,

  根据统计局的数据,1991年全国在建工程约9000亿元,到1992年扩大到2.2万亿元,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

  忧的是,中央银行多发了500亿元,而各地仍然叫嚷缺钱。投资的超速增长正在诱发通货膨胀。

  英国的《经济学人》在1992年底的年终稿中便警告说:‘在1993年的某一个时候,蓬勃发展的华国经济将会出现危险的过热势头,上一次在1988年,几乎着了火。’

  对他的预言,你怎么看?”

  夏川有些失笑:“朱伯伯,你不会真在意这些人的看法吧?”

  “啊?”朱老板莫名其妙地问:“我在你眼里,就是独断专行的人吗?”随即做了一个含义不明的手势: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我怎么做是我的事,但我从来都是认真听取各方意见,比如这个鹰国人的看法,我就很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