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一十四章大战前夕_变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宣大各镇己是严加防守,杨山芦也下令东路三卫戒严,处于战时状态,而且鞑子这次的兵锋很盛,才短短的几天功夫,就已经深入大明腹地数百里。

  而在这时,杨山芦还接到了老爹杨嗣昌的飞鸽传书,信中询问可否和清军进行和谈?

  毕竟今年本来就是大旱之年,国家艰难,现在又碰上鞑子入侵,不管胜败如何,又要耗费大量钱粮,朝廷实在是不堪重负啊……当然,杨嗣昌的意思也只是来询问杨山芦的看法,因为现在朝廷中,已经出现了这种论调。

  而杨山芦见了来信之后,却是明确回信一封——绝不和鞑子议和!

  首先第一点,要是支持和鞑子议和,并且以老爹杨嗣昌的地位,要是真的议和的话,这件事多半会由他主持,而到时候不论结果如何,这个卖国罪扯上三天三夜都说不清楚!

  而且最关键的是,鞑子愿意议和吗?要是不能付出能令他满意的收益,他肯收兵?所以还不如打一场!鞑子就是属狗的,打疼了就不来了!

  而且杨山芦还知道,以老爹杨嗣昌的地位,他身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的意见是非常有分量的,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朝廷动向!

  而且杨山芦还知道,在历史上,这次入寇虽然最后是以惨败告终,不过现在嘛,情况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肆虐中原的流寇已经大部消灭,张献忠,罗汝才等都已经俯首,李自成被打得只剩下了十八骑,躲在商洛山里不出来,所以已经没有历史上的那种同时要对付流寇和清军的困境了(毕竟看着流寇不停蚕食地盘,势力越来越大,能不着急吗),没有那种先镶外还是先安内的问题。

  第二,和原本的历史相比,多了他这支接近二万的生力军,再加上卢象升下辖的宣大三镇也得到了加强,所以完全可以一战!

  既然如此,得到了杨山芦的回信后,杨嗣昌当即有了决断,毕竟他之所以要来信询问,就是知道他家的这匹千里驹,每每对于战势有着精确的见解,又有着惊人的实力,所以对他的意见也是非常重视的。

  而这样一来,他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表示绝不议和,坚决主战之后,朝廷中主战的基调就定了下来。

  于是随着清军继续向着京师推进,杨山芦就等着朝廷命他出兵的命令了,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中,清军入关后,连下迁安、丰润、会于能州河西,从北边绕明京师至涿州。

  然后厉兵分八道,纵兵并进!京师震动,督师卢象升率军迎敌,兵败身死(在那个时空卢象升主战,杨嗣昌因为内外交困,所以主和,两人政见不一,杨嗣昌掣肘的缘故)。

  清军在畿辅攻杀虏掠,连下四十三城,攻破通州、涿州、济南府等河北、山东的大量州县!共计一府、三州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