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三十二章山西大丰收!_变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是就这样,很快两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夏收正式开始了。

  并且这次的夏收不仅牵动着整个山西百姓的心,甚至连朝廷都是非常关注的(没办法,在这样大灾年的背景下,各地都是粮食紧张啊),朝廷都特地派出了六名巡查御史,分三队前来山西考察夏收情况。

  而之所以如此重视(一般像这样下到地方考察,或者勘验某场军功,只派一个监察御史,而现在派了六个),因为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这次考察的结果,是决定杨山芦治理山西是否成功,提供最直观的数据,也就是盖棺定论!

  或者说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或者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啊!

  如果考察下来的结果是不成功,那么被损害了利益的众多山西权贵们,就可以趁机大放厥词,大肆攻击杨山芦了,当然如果成功的话,那他们就可以闭嘴了,所以这次的考察非常重要(也就是类似后世的那种调查组)

  至于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因为我中华民族,在这个小冰河时期里,实在是多灾多难啊……也就是各种怪异天气频发!

  就以苏杭这种最富庶的地方举例,崇祯十三年五月,苏、松、湖等府突发倾盆大雨,昼夜不停!水势骤发,不分堤岸,屋宇倾倒。这种暴雨成灾,田里的收成也就可以想象了(庄稼全部淹死,导致粮价暴涨,斗米至银七八钱,民食草木根皮俱尽啊)

  然后崇祯十四年四月,同样是苏杭,却又大旱不雨,飞蝗蔽天,结果又是粮食绝收,米价暴涨,流丐满道啊……乃至民间以糟粮腐渣为珍味(写到这里都快要哭了)。

  所以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这种鱼米之乡,都是这幅惨象了,大明其他地方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要是整个山西能够获得大丰收的话(山西原本是一个需要进口粮食的省份),这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来说,都能带来多大的帮助啊……

  所以这次的山西夏收,牵动着各方面的心!

  李应明和钱守廉是这次朝廷派出的巡查御史之一,两人身为一队进行巡查,其中钱守廉不仅是其中的领队,他还是一个东林党人。

  所以在这次至关重要的调查之中,他们就已经确定了路线,第一站先到距离京师较近的灵丘县,然后考察完毕之后再到代县,因为代县的县令就是一个东林党人(当初应杨山芦之邀而派来的),所以考查起来更加方便。

  这样定好巡查路线之后,他们两人就带着几名随行的书吏属员,还有数名亲信家丁,就这样开始了巡查之旅。

  而等到他们刚刚进入灵丘地界之后,就是感觉眼前一亮……要知道他们是从京师来到山西地界的,可是从京师过来的这段路上,所见所闻实在是令他们不愿意多想的……

  反正经常可以看见饿毙的饥民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