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百一十四、天下太平_明末太子:召唤猛将,复我山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便将之射杀,以绝后患。”

  山海关在东边,居庸关在西,就算走错了路也不至于南辕北辙,但吴三桂立下此等奇功,也就没人站出来质疑,只能羡慕命运对他的垂青。

  霍去病忧心忡忡的道:“只怕多尔衮近日将会强攻山海关,平西侯的人马没有回去,只怕山海关危险了!”

  吴三桂拍着胸脯道:“霍将军只管放心,我军撤退的时候兵分两路,胡国柱率领五千人走的驿道,本侯率领主力抄的近路,方才在大雨中迷失了道路,但胡国柱的人马此刻应该已经到了山海关,无需担忧。”

  霍去病没有再继续跟吴三桂争辩,而是在其他各路人马庆功之际,于夜间悄悄率领麾下的一万两千骑兵连夜离开北京,顺着驿道星夜驰援山海关而去。

  李自成的尸体被运进了北京城,然后送到了紫禁城承天门,供太子朱慈烺以及满朝文武查看贼酋的尸身。

  “果然是李自成,这名贼酋终于死了。”

  朱慈烺确认棺椁中的死者就是李自成后感慨不已,当即命礼部修书飞报南京,向大明皇帝朱由检禀报这个好消息。

  虽然都知道吴三桂的“迷路之说”不太可信,但他冒雨撤兵也是事实,在下着大雨的黑夜走错路也不是不可能。

  更何况还有射杀李自成的惊天之功,朱慈烺也不好追究吴三桂的责任,便改封他为高邮侯,将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册封为他的食邑之地。

  吴三桂虽然没有被授予国公,但毕竟有了封邑,成为了进京勤王的最大赢家,在受封之后心满意足的率领麾下兵马朝山海关返程。

  诸葛亮又向朱慈烺进言:“朝廷应当趁着李自成死后叛军群龙无首,颁布诏书赦免其他的闯军将士,只要主动投降朝廷者便既往不咎,并将李自成下葬。”

  朱慈烺在早朝上力排众议,按照诸葛亮的建议下葬李自成,颁布诏书招降各路闯军残部,只要主动放下武器投降,便不再追究反叛之罪。

  同时,朱慈烺又多次召见闯将刘芳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终于让刘芳亮决定投降明朝,并愿意主动招降各路闯军残部。

  刘芳亮来到李自成的坟前吊唁完毕,匹马离开北京前往各地游说闯军残部归顺朝廷,共同剿灭关外的满清政权,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

  朝中不少大臣纷纷向朱慈烺进谏道:“殿下不可放刘芳亮离开,他脱身后必然食言。”

  朱慈烺大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李自成都死了,本宫难道还怕一个小小的刘芳亮么?”

  就在北京朝廷礼葬李自成的时候,多尔衮果然率领十万清军偷袭山海关,很快杀的明军伤亡惨重,就算有胡国柱的五千援军支援也是无济于事。

  双方鏖战了一天一夜,守关主将蓟州总兵韩辅国战死城头,明军阵亡一万五千余人。

  就在山海关眼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