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卷小结_捉刀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各方面原因,本卷的创作,前后长逾一年。好在本卷出场人物与势力虽多,剧情不至于漂无边际,以洪辰南下寻找檀杭岛为主线,加以关键人物陈图,带出武林中过去与现在的明暗交织大事线索。虽然新出场的人物们大多不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正如世界中大家本就是天涯逆旅中难以留下雪泥鸿爪的匆匆过客一样,恰与本卷主题所相对应。

  【引用】

  卷首语“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出自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

  罗轻寒弹唱的“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登高梯。”出自晏殊《浣纱溪·黄钟·第三》。

  “菊傲寒霜梅傲雪,男儿宝剑傲王侯。”出自老舍《赠木村菊男》。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芒。”出自《后汉书》。

  杜宇与鳖灵的故事引用自巴蜀传说。

  【本书武功补充说明及作者对武侠文化中武功的理解】

  第一卷小节中已指出,内功分为下三境(悟气、觉明、入微),中三境(破晓、游空、遁天),上一境(千军)。内功境界决定一个人的内力领悟程度,与内力深厚程度有重要关联但不呈绝对正比,与力量大小,速度快慢,武功高低无绝对关联。至于本书所写的外功武学招式与动作,则大抵取材于我国传统的技击术,即通常所谓的“武术”,作者本人非专业武术运动员,只凭部分查阅到的资料讯息及个人的动作想象进行描写,并不与现实或其他文化作品中的武功招式共通。

  内力真气,为小说家所虚构的一种可为人体运用的奇妙力量。作者个人考究,内力真气的起源当是古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印度文化中的三脉七轮,与中国文化中的经络气脉(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有相似之处,佛教密宗与道教关于二者的异同及优劣的理论,争论至今。瑜伽术中关于人体内能量中枢的概念查克拉,经武侠小说家本土化演绎,即为武侠小说中的内力真气。

  另,武侠文化中,常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说法,少林寺翻译印度佛教经文时,将部分修行术也一并翻译过来,演变为可修内力真气的武功心法,经过长久岁月中无数武林宗师的丰富与发展,就有了成千上万种的武功,达摩老祖与《易筋经》等等传说,可与之相互印证。

  内力真气的起源,为宗教理论下对人体的玄奇幻想,不可用科学理论来解释。内力真气的本质,也与仙侠小说、西方奇幻小说。东方高武玄幻小说中的法力、魔法力、灵力、斗气等等无甚区别。武侠小说,心法武功并非现实中的武术,而与仙侠玄幻小说中的功法类似,只是动作招式,取材于我国的武术文化。

  追溯武侠小说的起源,先秦时期即有志怪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