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139章 殿下在长安,长安就热闹_大唐:李二偷看我日记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用一到两年时间,彻底扭转。”

  这番话说的很保守。

  自然没有说到李世民的心里。

  李世民面色阴沉,慢悠悠的道:

  “一到两年时间?”

  陛下你说话不追究责任的啊,可不能说话不算话啊。

  正在这时,外边传报:

  贤王觐见!

  李世民只好暂时停下追问,朗声道:

  “宣!”

  李奇像个吊儿郎当的公子哥一般,笑嘻嘻的从殿外走进来,见人便打招呼。

  “你好!”

  “程将军,好久不见!”

  “哎哟,卢大人,你变胖了啊,该健身了!”

  “长孙大人,你的脸色不太好?”

  见李奇没个正形,李世民不由得轻咳两声,打断李奇:

  “奇儿,这儿是朝堂,不是菜市场。”

  “朕诏你来,是有事相询。”

  这也就是李奇,屡立奇功,所以李世民的耐心很好。只要李奇别把太极殿拆了,其他事情,能忍则忍。

  在李世民看来,正是因为李奇这种跳脱的性子,所以才有如此才华。

  换做规规矩矩的人,可能也就没有这番才华了。

  李奇当即见礼:

  “儿臣拜见父皇!”

  李世民点点头,道:

  “这份《长安日报》,是你的手笔?”

  李奇连忙摆手,摇头道:

  “儿臣哪有这个本事。儿臣不过是出个主意,真正执笔的人,是儿臣去文学馆找的两个人,他们一个叫孔颖达,一个叫王勃。”

  “儿臣有一天闲逛,刚巧碰上这个王勃想要离开文学馆。”

  “儿臣一想,那不成啊!”

  “文学馆是父皇的心血,也是父皇向天下贤士证明朝廷纳才的决心,于是就把他们俩带回了王府。可是儿臣那终究不是朝廷,没法给他们官职,于是儿臣就在想,不如就办一份报纸,作为朝廷和民间沟通的桥梁。”

  “而他们呢,也能在上面发表一些政论。”

  “这些政论可能未必成熟,不适合在朝堂之上讨论,但是多一个声音,能够做到兼听则明,那也算是为朝廷做了点贡献嘛!”

  看看,瞧瞧。

  谁还敢怀疑贤王的居心?

  人家虽然人在战场,但是心系朝廷,时时刻刻都想着为朝廷出一点力。

  再看看你们,在这个位置上,你们可曾想过这些事?

  李世民老怀感慰。

  自从登基为帝后,李世民都差不多把文学馆给遗忘了。

  也幸得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做的这些事啊。

  要不然文学馆的名声败了,他李世民的声誉多少也会受到一些影响。

  李世民颔首道:

  “你找段纶印了一万份,自己掏钱,为的就是一个兼听则明?”

  这是问题的关键。

  如果真的是想让上面做到兼听则明,李奇完全可以上个奏折,老李还能不看?

  所以,这一套说辞背后,肯定还有原因。

  只听李奇讪讪的笑了笑,道:

  “什么都瞒不过父皇。”

  “儿臣搞这个东西嘛,最主要的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