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6章 都是无知惹的祸_配音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照大家设想的东西去做,大家设想的东西基本都一样,那就会导致你们产出的作品全一样,是不是缺少个性?”

  “就好像今天你打开电视,这些人长得全一个模样。我跟我们那儿的小孩也说,能不能捯饬得有点个性?”

  “发型全一样,气质也全一样,全像韩国人!”

  “甚至都想写一个讽刺饭圈文化的作品,但这种东西要写就会被骂死。所以你看,相声是不是已经丧失针砭时弊的功能?”

  宁远深以为然,所以脱口秀才火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马三立先生有个特著名的作品叫《吃元宵》,讲的是孔子带着子路和颜回出去,孔子好占别人小便宜。”

  “当年马三立先生在台上演的时候,孔子家的后人就坐在台下。演完后台管事的说:马先生,人家曲阜的孔家人想跟您见个面。”

  “马三立就慌了,说我在台上把人家孔夫子说成这样,人肯定不爱听。结果孔家人进来以后说,马先生您这节目说得非常好,如果没有您这个节目,观众都不知道子路颜回是谁。”

  “人家是从这个角度去看的,但是今天就不会了,哪个演员还能在台上讽刺?”

  “不怕说句更得罪人的话:针砭时弊,现在有的人自个儿都成时弊,你针砭谁去?”

  “他就是时弊,你开个微博热搜,时弊全都是演员,你怎么针砭?”

  “您平时如何创作?”

  “现在大家对创作有一个误区,就是大家认为你们说的都是传统相声。这是我个人观点,如果我说得不对,我对这个话负责:传统相声这个东西本身就是个伪概念。”

  “相声、曲艺、评书,它起源于街头,一定是与时俱进,永远要说当下的事。为什么马季先生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很大?”

  “马季先生一辈子创作那么多新相声,都是在生活当中去攫取。老郭当年那些非常好的作品,跟他的生活积淀有很大关系对吗?”

  “他习惯记在随身的小纸条上,然后有一天攒够了,把这一堆纸条往桌上一摆,就能出一个作品。”

  宁远试探道:“现在德云社家大业大,没有专业编剧团队?”

  “你看看,这又是一个大问题。相声这个东西两三百年,本身就是一个孤立个体的艺术。”

  “如果这个人能称得上是一个相声演员,他一定是创、编、导、演于一身。如果你不能写东西,你就别干这个。”

  “相声也分清门和浑门,清门就是满清以后,有很多八旗子弟落魄,但都是知识分子,他们进入这个行业,才有这些所谓文学性很高的节目,比如《八扇屏》。”

  “这类东西绝不是市井人写的东西,你现在看舞台上的作品,哪些是当年知识分子写的,哪些是地痞流氓写的。”

  “你听过地理图吧?老文本里还有前苏联呢!”

  “这么多演员背这么多年,都没感觉这个东西有问题?”

  “证明他们基本的国际知识和人文素养都没有,一直错到今天!”

  宁远终于明白脱口秀就是相声的雏形,今天的脱口秀作品为什么好?因为那些段子大家有共鸣,用一种嘲讽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

  这个就是相声原本的状态,只不过现在相声没有这个状态。而且脱口秀演员没有一个是低学历的,他们只是缺语言技巧,不善于总结语言技巧。

  但如果有一天脱口秀演员明白了,在相声舞台去实践两天,相声就完了,那就是脱口秀演员的天下。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