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9章_配音天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是大男子主义的铁憨憨,迂腐思想张口就来。

  当然宁远感觉这也是郭靖宇编剧的系统性问题,《娘道》被指角色过于懦弱服帖,以女性牺牲来宣扬旧道德。《大侠霍元甲》也是如此,虽然霍元甲可以接受新的思想,但并不表示他可以脱离那个时代。

  若把大侠看成一个有弱点的常人,该剧倒不失为对完美大侠的一次成功祛魅。铁憨成长史,总比满级开挂要可爱些。打斗都是硬桥硬马,奈何慢动作和多角度剪辑太拖泥带水了。

  鞭与枪怎么共存,或者说传统与现代如何取舍,是年代爱国剧必须解决的命题。霍元甲能够战胜外国力士,却不能挽救自己的生命,更难以挽回列强入侵的败局。

  所以他们始终面临着一种悲剧的定格:个人力量的无力感,与时代狂澜的雨打风吹去,形成催泪的戏剧张力。

  定格之后,无非枪响,孤胆大侠再度陨落。年代爱国剧看多了,连孩子都能发现悖论——老祖宗的武术真的如此厉害,为何还在近代被列强摆弄于鼓掌之中?

  这简直可以等同于李约瑟难题,古代中国对人类科技做出诸多贡献,为何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发生?

  自从韦小宝用火炮破了神功,大侠们就始终和无力感捆绑在一起。练武虽能强身,却不知道可不可以救国。于是只好用生命的终止符,来逃避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霍元甲的那一碗毒药,可以说不是洋人灌的,而是影视创作者们灌的。

  活的大侠不是不香,而是少了以身殉国的悲壮。更重要的是,老打胜洋人,打完了国家却没有实质性回春,多少是令人沮丧的。所以唯有一代又一代的大侠涌现,重复着前人无法突围的困境。

  《战狼》系列的出现,解开霍元甲留下的百年谜题。鞭子没了,神髓还在,大侠可以用现代的武器扬威,并光明正大地活到续集。冷锋不是东方的史泰龙,而是借壳重生的霍元甲。

  动作电影不缺英雄,但在漫天硝烟中完成民族力量确证的,非冷锋莫属。电影几乎涵盖所有主流价值的政治正确:武侠的情义,军人的忠诚,国家的和平外交,对西方殖民者的批评,第三世界主义等等。

  个人与家国相互依靠的动态关系,此前很少在主旋律作品中得到真诚的语境化再现。却被一部体制外的导演作品,捕捉到了民众的现实感与政治想象,不得不说是吴京浸淫武侠世界多年的一种缘分。

  失去核心受众的武侠片,正可以通过主旋律的桥接,再次完成功夫内核的回归:侠客除暴安良,并且关心庙堂,追求清明政治;而主旋律题材,也可以借用年代武侠形式,启动通用的社会动员编码,让内容和情感结构更紧密。

  电影结尾,僧人回归寺院,把治理天下的工作留给他们信任的李世民。这种安排维系江湖与庙堂之间的张力,保留自由的民间社会。

  在后来李连杰的《黄飞鸿》和《方世玉》系列,甄子丹《叶问》系列,这种套路反复上演,延续大侠支持进步政治的传统。

  突破经典类型的局限,除了不要过度消费侠客的悲情,更要在固定人设和套路上变奏。纵观近年的年代爱国剧,有两个突围方向值得参考:

  其一是对大侠进行青春化改造,摆脱苦大仇深的刻板形象。释小龙版的《少年黄飞鸿》曾是不错的尝试,在一个孩子的顽皮捣蛋中消解了沉重的大侠包袱。

  除了老戏骨徐少强有点样子,其他演员都跟闹着玩似的。强烈怀疑是走后门上的央8,青春化也是要看脸看演技的好吗?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