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七章 蜂蜜到底有什么用?_隋末我称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奏疏来了。

  不来时一份没有,来时得四个太监抬。

  望着眼前品字形叠在一起的百十份奏疏,正在练字的杨侗问了阿姑这么一句:“会写字么?”

  “在楚公府的板子下练过。”

  杨侗撂下了笔,将书桌前的位置让出,留下了一句:“写给朕看。”后,抬手拎起一份奏疏便看了起来,而那四位太监立即转身走出了书房。谁不知道当今陛下不喜欢下人没事就在眼前晃悠啊,除了阿姑,没事就往陛下眼前晃悠的没有一个好结果,所以,该撤就撤。

  阿姑写了四个字——不慕自华。

  字意不提,光是这几个字写的就不像是个女人,那一笔一划苍劲有力,跟战场上武将拎着刀捅入敌腹、咬着牙拧动刀把非要转出个血窟窿差不多。

  杨侗看见这字都笑出声了,指着纸上的字:“杨素教的?”

  阿姑也不隐瞒:“板子教的。”

  杨侗叹了口气,挥挥手说道:“去叫端娘来吧。”这两笔字儿哪怕是比自己强点也不能往大臣的奏疏上写啊,好歹那也叫天家颜面,看起来练字的事得抓紧了。

  阿姑退身离去,整个书房内只留下了杨侗一人。

  这是杨侗第一次看奏疏,光从奏疏上他就能看出大隋的衰落的确是有道理的。手里这份奏疏是如今洛阳城内的文武百官所写,奏有十折则八则都是阿谀奉承,最后两折总算点题了还只是说如今物价飞涨乃战乱导致,只要陛下平息战乱,便可无为而治。这已经不是中庸了,简直就是懈怠,这群官员吃着最好的食物,用着国家俸禄,真到该出力的时候光拿的出一笔好字。

  啪。

  杨侗随手就把奏疏扔在了地上,此刻,一人将其缓缓捡起,他随口说了句:“传旨,将此人罢官免爵。”

  这群官员是欺自己年少啊,以为糊弄两句就可以蒙混过关,哪有这么便宜的事?一个小小著作郎都拿皇命这么不当回事,不杀鸡儆猴看样子不行了。

  那个身影手捧奏疏缓缓走出。

  杨侗再拿第二份,这第二份好歹有些内容,提议说夺下洛口、回洛二仓,开仓冲击粮价,以粮价为带动,物价自然而然也就降了下来。这不是扯么?回洛和洛口两座大仓如今都在王世充手里,洛阳城内库存粮食不足三个月,只要敢开仓冲击粮价怕是那王世充会即刻提兵杀来,更何况你写奏疏文笔那么好干嘛?就算是写下华彩文章又如何,能让老百姓吃饱肚子么?

  还有,杨侗问的不光光是物价飞涨,那百姓心中对国家的信心如何重新竖立呢?百姓不信任国家,你重铸新币又有什么用?

  “华而不实,发还重写,命其再想办法。”

  杨侗将奏疏递了出去,一双玉手轻轻接过,至书桌边提笔刷刷点点,几句写完,平铺晾干,人又站回到了他的身侧。

  整整一上午,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