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三章 一万初中生的影响_位面小蝴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脱碳。蔡刚和他的同学开始研究起来。蔡师傅知道儿子准备鼓捣实验,采取了赞成的态度。由于程攀在曾师傅那做实验,蔡师傅有一点小情绪。

  蔡刚和其团队最后想起的方案是做一个大型立柱式坩埚,直接倾倒高炉铁水,从坩埚底部开几个小口用蒸汽机和水轮机带动的鼓风机鼓入热空气,同时用机械带动的铁棒不停的搅拌铁液,在其冷却前让空气中的氧气和铁液充分接触与碳反应脱碳。

  蔡师傅指出了这个方案的缺点在搅拌时一定要时刻注意温度,此法容易发生铁液在坩埚内凝固倾倒不出的问题。

  很快实验开始了这是公元1343年重阳节,历史该记住这个日子。当一炉铁液到进特制的坩埚中,鼓风机和熟铁敷陶瓷搅拌棒开始搅拌。与大家设想铁液温度下降的不同的是,在热空气通入后发生了剧烈的反应,铁水的温度不降反增,像沸腾似得不停的溅射铁液。两个人猝不及防被飞出的铁水滴溅到,幸亏穿着特制防护服,要不然就是不是轻伤这么简单了。蔡师傅大声喊道“退开,统统退开,鼓风机不要停。搅拌棒给我提上来,在不提上来就要化了。”蔡师傅在施发号令时脸上通红,手一直激动的颤抖。凭他多年的经验此时炉中的温度改变当然瞒不住他,作为一个老铁匠,他也拜读过程攀化学书中关于钢铁的知识,知道在这么高的温度下一定是碳和氧气放出热量。其实在炉中放热不只是碳,大量的硅等其他物质被氧化炉顶冒出褐色的烟雾。蔡师傅知道他们发现了一种轻松的脱碳法。随着反应平静。蔡师傅一声令下:“倾倒铁水”。炉子转动着倾斜的将金属液体倒出。经过淬火冷却后,大家迫不及待的检测自己的产品,蔡师傅用早已准备的铁锤不停的敲打着新出炉的金属块,经过反复敲打。然后停了下来用神游般的语气说道:“钢,我们炼成了一炉钢”。说完了这句不由自主的笑了出来同时眼中流出了泪水,自己打了一辈子的铁,今天才知道,钢是可以被炼出来的。四周的人在忐忑不安的等待过蔡师傅的权威验证后。开始欢呼起来。有的两两拥抱,有的甩出自己的安全帽,很快整个钢铁的气氛都被感染了。

  蔡刚发明的这种炼钢发在程攀的原时空由英国人贝塞麦于1855年发明的转炉炼钢法完全相同。这是世界钢铁冶炼的里程碑,标志着现代钢铁技术的分水岭。这种方法将钢的炼制成本一下子降低了七倍。

  相对于当时贝塞麦用此法炼成的钢材蔡刚此时的产品质量更加。因为当时转炉炼钢刚使用的同时还无法解决火炉中的磷硫等酸性物质,程攀早就从高中化学书上知道通过加入碳酸钙调和高炉中的酸碱性方法。程攀的炼制钢铁科技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