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3第一百四十三章_[重生]投资人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而钼矿会升值吗?相信熟悉国际市场的贵集团,能够很轻易的得出答案。”

  用指尖搓揉着自己的拇指,马总虽然默不作声,心底却着实有些意动。这一步就目前来说,实在是太早了,毫无快速盈利的可能,但是如果能够稳扎稳打,却不失为一份长远的基业。

  更重要的是,远扬集团和这位陈董的决心是无需置疑的,他也会为了这个大框架洒下很多金钱,那么前期投资集团甚至不用花费太多成本,只是提供一些政策上的援助,就能拿到不少公司的实际股本,等到这只母鸡开始孵出金蛋时,这些微薄的投入就会变成真金白银,带来绝大的回报。就像之前说的,投资集团毕竟是玩金融的,他们的所有投资都是为了高回报这一个目标,超过5o%的利润就能让所有投资者意动,那么超过1oo%,甚至更高呢?由不得人不心动啊!

  过了老半天,马总终于开了金口,“框架是好,立意也高,但是还要看上面的决策。毕竟是‘一五’大厂,万一早早就被其他人圈走了呢?这些计划不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圈走?”陈远鸣唇边露出一丝苦笑,“我看是不会了。”

  事实如此,作为和沈阳齐名的“共和国长子”,他的家乡没有赶上这次巨变,全市共有38家企业进入了扶贫序列。几年后,铜加工厂被中国铝业并购,黎明化工加入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子公司,轴承厂更是被一家煤业集团吞并……虽然这些企业在高精尖技术上依旧能够做到全国领先,但是基础工业上却全面失地。这个支撑了国家建设整整三十余年的老工业基地丧失了往日的光彩,大量工人被迫下岗,巨大的失业压力又进一步困住了城市的手脚,让它在蹒跚中一步步走向薄暮。

  这种剧变,只有切身经历过,才可能感同身受。而他的父亲、母亲恰恰是这次变迁的直接写照,如果不是他早早逃离了家乡,北上打工,那么几年之后,他们一家会不会也像那些邻居或是工厂同事们一样,面对衣食不全,困守愁城的局面呢?

  “这里太接近内6了。”最终,陈远鸣说出的不是那些他曾经知道的,而是那些他这辈子才开始慢慢学习的,“周遭也缺乏煤炭和钢铁资源,在交通运输不发达的现在,光是运输损耗就要浪费很大一笔,更别提这些厂矿的规模,动辄上万人是谁都肯接下来的摊子吗?光是精简、遣散这些工人,需要耗费的资金就不是个小数目,别提都是1958年前后建厂,大部分设备也继续更新换代。柿子都是捡软的捏,这种硬骨头,肯收的恐怕不多了吧。”

  马总眉峰一挑,“看来陈董也心里有数嘛,还铁了心要往里撒钱?”

  “毕竟是故乡。”

  这句话,就是最终的答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