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章 箭在弦上 第十一节_大汉帝国风云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议案后,贾诩等人都很吃惊,急忙督请李弘回府,但李弘不以为意,直到半夜才走进了书房。

  贾诩把案几上的文卷递给了李弘。李弘拿在手中,却没有看,

  “你们商量很长时间了,有什么看法?”几个人互相看看,都没有说话。

  李弘随即把文卷放到了案几上,

  “这么说,你们没有意见了?既然没有意见,我也没必要看了。”

  “大将军还是看看吧。”贾诩叹道,

  “长公主是个天才。”

  “是吗?”李弘丝毫没有诧异,

  “贾大人请说说。”这个新官制完全体现了以长公主为首的坚持

  “以法治国”的一帮官吏的治国思路。这些人主张

  “不法古、不循今”,锐意改革,从这份新官制来看,他们不仅仅是锐意改革,而且还改革得很彻底。

  这些人推行

  “法”、

  “术”、

  “势”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突出强调君权的至高无上。新官制中有两个惊人的创举,一是增设了中书监,并以中书监为中朝,和内朝互相呼应,皇权大为稳固。

  二是把尚书台划出外朝,成为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独立机构,并且把尚书台迁出了宫中。

  这两个惊人的创举正是为了加强和巩固皇权,让君主的地位更加崇高。

  过去长公主主政,四位大臣参隶尚书事辅政。长公主一个人督领内朝,而中朝则由长公主和四位辅弼大臣共同督领,尚书台的权力被五个人瓜分了。

  现在增设中书监,以中书监为中朝后,长公主就一个人督领了中朝、内朝,手中的国政决策权急剧扩大,权力骤增。

  尚书台迁出宫中后,由大将军督领。由于大将军身份特殊,又是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所以依然拥有参予国政决策的权力,另外还独自拥有兵事上的决策权。

  现在尚书台是个和外朝平起平坐的独立机构,不再承担中朝的一部分职权,因此国政上的决策权有所减少,但随着机构的扩大,尚书台本身拥有的一部分相权即行政执行权却随之扩大了。

  尚书台依旧权重。外朝诸府因为改设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制,相权迅速扩大,但让外朝大臣耿耿于怀的是,它的一部分被中朝夺去的国政决策权因为中书监的设置,还是被长公主控制着,而尚书台的独立和迁出宫中,又让自己的一部分行政执行权和尚书台拥有的行政执行权重叠了。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对外朝非常不利的格局。尚书台和外朝诸府都可以接受中朝的指令,执行皇帝的命令。

  皇帝倚重和信任尚书台,决策后的政事都让尚书台去执行。那么外朝诸府形同虚设,没事可干了。

  反之,尚书台的大吏们就可以去喝喝酒聊聊天,混混日子了。长公主爱恋大将军,信任大将军,朝堂上下无人不知。

  退一步说,就算长公主和大将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