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3章 首下西洋_大宋工程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何与高丽贵族建立通商渠道的细节性问题是倪语臣考虑的事情,高峰并不会去管,他关注的是另外一件大事,那就是派船队下西洋。笔%趣%阁qu

  高峰自然知晓三百年后的郑和下西洋。那时郑和历时二十八年七次下西洋,远航到印度洋、东非、红海等地,拜访了三十多个国家。

  郑和下西洋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最多(240多艘)、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比欧洲国家航海时间早半个多世纪,是明朝强盛的直接体现。

  郑和下西洋是永乐大帝朱棣为了宣扬威德,派遣而出的一支外交与商贸双重任务的船队。其贸易虽然占比较重,却不是主要目的,因而随船而行的官兵就有二万五千人。

  如此庞大的船队和人数,影响自然不同一般,因而它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称为“15世纪初中国人的伟大海上航行”。

  相对于宋时,郑和还在未来,高峰却通过郑和下西洋看出海外贸易的巨大潜力,他这才决定派船队下西洋。

  实际上,此时大宋的海外贸易盛况已是空前,就是西洋各国也多有联系,只是规模不大罢了。

  高峰这次的想法是成规模的派遣船队下西洋,其看中的就是海外贸易这一块。

  西洋各国的宝物很多,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等,都是别具风格的,只要把大宋的丝绸、纸张、瓷器以及高峰自己研制出来的一系列消费品,拿到西洋去交换,绝对能赚到大钱。

  当然,货物贸易只是高峰的一个目的,他更主要的目的便是引进阿拉伯马种。

  阿拉伯马产于阿拉伯半岛,是一种聪明、活跃、富有耐力和适于骑乘的马种,它的体形优美,体格健壮,结构匀称,四肢发达,具有易于调教,气质温和,对饲养管理条件要求不高等特点。再加上它的遗传性好,因此很是适合混种。后世差不多所有的骑乘马都有阿拉伯马的血统。高峰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决定引进阿拉伯马。

  马匹的培育和改善并非一日之功。从日本东洋大马的改善上可以看出,日本分两个阶段、用时三十多年,通过引进阿拉伯马种,这才在国内培育了上百万匹东洋战马。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国家性质的战略,一般人根本做不起来。

  高峰不能依靠大宋朝廷,更无法借助其力量,他只能依赖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马匹的改造。

  好在他对战马的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五到十万匹便能满意,不过,若是能繁殖出更多,他也不会有意见。

  从技术上讲,繁殖马匹早已比较成熟。张白仁手下有一大批育骡人员,他们不光有丰富的育骡经验,还具有丰富的育马经验,这是高峰专门让他们习练出来的能力,其目的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应用。

  这是第一次组织船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