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6.三道沟_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祸事来了。╰:╰飘天文学网╰网╰”

  康熙二十四年八月,朝鲜咸镜道、平安道边民数十人结伙持械越境采参时,在鸭绿江三道沟一带,同进行绘图(舆图)作业的清朝官兵产生冲突,清朝驻防协领勒楚等数人中弹受伤,从而引了所谓的“三道沟”事件。

  当清廷接到事通报后,第一时间由礼部移咨朝鲜,要求将人犯缉捕归案以待审问。紧接着,康熙下敕书,通告将派查使同朝王李焞(注:朝鲜肃宗,谥号显义光伦睿圣英烈裕谟永运洪仁峻德配天合道启休笃庆正中协极神毅大勋章文宪武敬明元孝大王)一道审讯犯人及该管朝鲜官员。敕书中特别提到要追查李焞平日无视之罪,令查官察议李焞。

  由于从前也有朝鲜边民越境惹事,清廷礼部咨文也提过“察议”朝王,但大多是礼部提议为康熙下令免议,因此朝鲜方面素来不当一回事,可这一次却是康熙明明白白在敕书中提到“察议”朝王,仿佛是忍无可忍了,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使得朝鲜上下惶惶不安,生怕清廷带兵来进行所谓的“察议”。

  “总不能等查使来了还没有抓到犯人吧。”这个什么什么东人党、西人党、老论派、新论派,大家都觉得泰山压顶了。“以本官来看,应该立刻任命按核使前往两道会同当地县监、兵马使一起搜寻犯人,务必一体擒拿,不使一个漏网。”

  “本官以为还有鼓励出。”岭南学派(东人党)出身的礼部参判如此建议道。“凡捕告者,公私贱、官奴婢免贱并免兵役,良人升为堂上,甚至出身升堂上后授以实职。相信以此重赏,一定会将犯境贼人尽早拿获的。”

  几位领议政、左右议政、左右赞成、左右参赞交头接耳了一番,这才表示了同意,但问题还没有解决:“清廷要求处置该管官员,这又如何应对?”

  要知道官员不同于百姓,一来,他们本身就是统治朝鲜的两班子弟,二来,其中有不少是各党中坚,但此刻连李焞的地位都要动摇了,还顾得上这些人嘛?

  “三水郡守、仁次外兵房军官、甲山府使、咸兴判官、熙川郡守、宁边府使、江界府使以及惠山、云宠、同仁等各镇堡的万户、佥使、权管并咸镜、安全两道监、兵使一体拿来京城(汉城)。”要做就做得彻底一些,即好在清廷面前作态,又好空出大量的官职重新分配,这一举两得的好事到哪去找啊。“当然,那些可能有碍王上的,还是让他们早些闭口的为好。”

  “有道理。”十几个道貌岸然的老家伙齐齐点头,于是“被”自杀的名单就出来了。

  “要是清廷来使要求王上郊迎怎么办?”民的问题解决了、官的问题也解决了,问题又回到了李焞的头上,主子迎奴才、上官迎卑官那是叫做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