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六章 辞归故里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

  “各位先生不要多虑,我只是在某些事上掌握一些卜算之法,对于治国理政依然只通半窍。还请各位能够明言。”

  闻听此言,秦从龙和李习同时看向朱升。

  朱升微笑说道:“既然国公愿意听吾等唠叨一下,那臣就先行抛砖引玉。”

  “先生请讲!”

  “国公虽然已经具有席卷天下的军力,可四海之中的士绅却没有迎接改革的准备。兼并土地对于士绅来讲,已是千年传承的持家之术,无法轻易以工、商之事代替。

  如果国公继续按照在淮西之时的风格行事,此事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可国公想过吗?在两淮之内,破虏军为何没有遭受太多来自地主武装的抵抗,反而是顺利吸纳和消化了当地的士绅、地主?”

  “这……”

  当兵出身的朱国瑞哪里想过这么深奥的问题,张口结舌地说不出话来。

  李习捻须道:“因为长期的征战,当地土绅已经失去对土地的实际控制。在他们看来,与其想办法夺回自己的土地,不如跟着国公建功立业,好搏个封妻荫子。等家族地位稳固,再想办法购置土地、田产。”

  “应天曾是六朝古都,所在居民的思想相对豁达。国公劝士绅弃农经商、建立作坊,他们接受起来也比其他地方的人容易的多。

  何况,应天为破虏军的中枢所在。即使有人心存不满,也不敢轻易表露。可其他地方就不同了。”

  秦从龙缓缓补充到。

  朱国瑞焦急地问道:“那我应该如何处之?”

  “以乱治乱!”

  朱升斩钉截铁地说出答案。

  “如何乱?”

  朱国瑞有点紧张。他可不想将自己的治下变成混乱之地。

  “乱天下而不乱应天!”

  秦从龙看出他的担心,迅速补充一句。

  李习点头道:“国公,在江浙士绅及儒士的心目之中,张士诚比您更符合儒家治世的标准。从‘死不怨泰州张’这句话里,就可以反应出江浙之人对于伪吴的看法。”

  “范祖干和叶仪已经对新政生出反感,分别以尽孝和养病为名返回婺州。”

  朱升提到的事情,朱国瑞倒是知道。

  在征辟他们之后,范祖干就曾跟自己论过一次治国之道。

  当时,范先生拿着一本《大学》找到朱国瑞,举着书说道:“国公欲寻的治道之事,不出乎此书。”

  对于四书五经一窃不通的朱国瑞连忙拱手请教道:“恕在下愚钝,还请先生明示!”

  范祖干慷慨激昂地答道:“帝王之道,自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必上下四旁均齐方正,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后可以言‘治’……”

  一番非常正统、经典的儒家理论听得朱国瑞颇为不屑。

  如果让士绅也得其所,天下的穷人就永远别想翻身。

  想了一下,朱国瑞傲然答道:“圣人之道,堪为万世法。愚自起兵以来,号令赏罚如有不平,何以服众?来日武定祸乱,文致太平,再循圣人之道不迟。”

  见他根本没有把自己的话放在心里,范祖干果断地转身离去。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