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四章 河南之行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河南期间,朱承乾走访了许多普通百姓。百姓们向他讲述了以往的悲惨生活。同样做为大元的子民,他们却只能以四等人的身份苟活于世。大元的官府根本就不管他们的死活。

  当地的士绅伙同官府盘剥甚重,根本不给他们留任何余地。有多读书人为虎作伥,帮着士绅兼并土地。

  韩宋虽然优待百姓,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百姓虽然出于驱除胡虏的心愿支持他们,却对他们优待士绅的做法保留意见。

  所有被访问的百姓都对大明的生活充满向往。在他们看来,能够有自己的土地,能够通过奋斗过上小活才是真正的盛世到来。

  与百姓不同的是,许多儒生和士绅大谈百姓如何刁蛮,如何不通礼法、粗鄙不堪。在他们看来,如牛马一般吃苦受累、毫无怨言的百姓才是合格子民。

  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觉得应该将天下土地都分给士绅,让他们来管理四乡,省得朝廷还得在乡下建立执政机构。一番“官府不下乡”的理论被他们鼓吹得天花乱坠。

  通过在众臣和父亲身边的耳濡目染,朱承乾再幼稚也知道他们是在为自己争权夺利。

  把四乡交给他们,所谓的耋儒故老就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欺压百姓。如果这样,百姓的反抗和烈士们洒下的鲜血还有什么意义?

  原有的世界观被彻底打破,朱承乾看出部分儒生的可恶嘴脸。难怪父皇对于选拨儒生为官设置了许多考核。他就是怕心里阴暗的读书人占据朝堂,将大明引向歧途。

  河南之行让朱承乾发生很大变化。他不再盲目听信儒家之言,逐渐学会独立思考。

  在此之后,他与范常等人联手推进改革,以最快速度恢复当地民生,获得河南百姓的崇敬。

  他的变化,让以往拥护他的读书人和士绅转变态度,不再像原来一样迫切希望他能承继大统。

  洪武三年,朱国瑞率郭家兄弟亲赴河南,在汴梁与冯国用等人商议进攻大都之事。

  冯国用率先说道:“眼下,朱元璋在山西称帝,建都太原,已经有效隔绝了元军的东、西联系。陕西的张思道、李思齐等人隔岸观火,丝毫没有救援大都的想法。

  察罕帖木儿虽然占据大都,但因元帝与太子之间的争斗不休,也无法有效统一指挥大都驻军。元帝身边的怯薛军正在与脱因帖木儿进行着对峙。

  由此可见,元都声援已绝。如果咱们就此进兵,必能攻克大都。说不定,咱们可以捕获元帝,逼其称臣!”

  看来大元真的要完,连自己的臣子都指挥不动。

  朱国瑞指着地图道:“爱卿所言甚是。北方地势平坦,利于骑战。若想进军大都,必将全军战马集于一起,选一名猛将担任先锋。其他大军分水陆同步推进。

  眼下,山西的朱元璋和陕西的李思齐在我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