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二十八章 党同伐异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为盛庸是本地人,熟悉潞州情况,朱国瑞令他去给朱亮祖当向导。

  盛庸也拎得清轻重,没有着急回乡成亲,而是直接赶奔前敌。

  有了盛庸的帮助,朱亮祖和郭英进军神速。到达潞州之后,盛庸带着他们找到城墙的薄弱点。一顿炮火之后,城墙垮塌,明军直接攻入城中。

  守将贺宗哲在城中与郭英相遇。一阵厮杀之后,宋军丢下无数尸体,仓皇逃蹿。贺宗哲死于乱军之中,连个囫囵尸首都没留下。

  占领潞州之后,朱国瑞并没有催促大军继续前行。在与孔克仁商议之后,他决定让明军帮助当地百姓恢复民生;不仅要为留下的百姓盖房子、分配田地,还要给迁走的百姓建好宅院,划分田亩。

  看着田头插上象征自家权益的木牌,留守的百姓痛哭流涕。自祖辈开始,他们就未曾拥有过自己的田地。如今大明皇帝却亲手授予他们良田。

  原有的地主老财是不可能回来了。朱元璋对于他们的控制比普通百姓可严得多。所有财产已经被充入公帑,他们即使能够逃回来,也变成一文不名之人。至于原有地契……哼哼……也就剩回忆一下了。

  朱元璋强征走所有人手中的地契,就是怕他们还想回到故乡。

  对于持有地契之人,他承诺可以在甘肃及漠北兑换两倍的土地。可谁都知道,那里没有现成的良田,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在孔克仁的陪同下,朱国瑞在各地巡查。恍惚间,他又回到在和州屯田的时候,不禁想起康茂才和施耐奄。两个人都是屯田高手,可惜康茂才还在,施先生却已经仙逝。

  “陛下,可是想起旧臣?”

  见他面色不虞,孔克仁谨慎地发问。

  “是啊,朕有点想施先生了。也不知道他的家人过得怎样?”

  朱国瑞索性停下脚步,抬头看向天空。

  “请陛下放心,施谦已经在松江落户,每日与儿孙嬉于田园,日子过得还不错。”

  孔克仁事先做过功课,对于陛下关心的人都有所了解。

  “那就好。朕自大红山请出施先生……可以说,没有他的帮助,朕走不到这一天。如果与百室相比,彦端的理政能力虽然稍弱。可他心地宽广,是为相的最佳人选。

  如今伯温出众,但却不如施先生待人宽宏。克仁啊,你将来可不要走他的老路。多学学施先生和秦老先生的为人,再回想一下伯羽和子权先生是怎么做事的。人哪,不可只以自己为中心……”

  听着陛下回忆几位已经驾鹤西游的前辈,孔克仁知道他是变相宣泄着对刘基等人的不满。

  刘基为人太过刚硬,虽然使朝堂之事运转得更为高效,却在逐渐失去其他臣子的支持。尤其是部分功劳显著的武将,已经开始牢骚满腹。

  许瑗虽然为人谦和,可在刘基的领导下也无法有效的调和矛盾,逐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