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六十三章 修定元史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衍说的情况,朱国瑞的确知道。当初,唐仲实、范祖干和叶仪或是拒不出仕,或是找借口辞官归乡,根本原因都是他们只认大元为正统朝廷,看不上当时的大唐。

  现如今,大明虽然已经立国九年,但士林之中仍然有人自诩为大元的孝子贤孙。

  朱国瑞知道这是无奈之事。有些人的脊梁一旦被打折,想重新挺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陛下……”

  见他陷入沉思,道衍试探地叫了一声。

  朱国瑞赶紧收拾心情,看向他道:“大师既然提出此事,想必会有解决之道。朕还想请教一二。”

  “不敢。”道衍客气地行了个礼,“贫僧只是觉得,陛下应该令人着手编修元史,以彰显其亡国之实。”

  对啊!

  朱国瑞下意识地一拍脑门。

  各王朝在建立之后,都要在第一时间替前朝修史。在古人看来,修史是关乎兴亡的大事,所谓‘无史便无鉴戒’!

  “多谢姚卿!”

  鉴于道衍提出非常合理、务实、应景的建议,朱国瑞已视其为臣子。

  “朕听闻姚卿家中还有一位姐姐。如果她同意,朕可以在南京置办两处宅院,方便你们姐弟时常相聚。”

  “谢陛下隆恩。”

  从揭皇榜开始,道衍已经决定投奔大明。对于皇帝的善意,他自然不会拒绝。

  见他欣然接受自己的好意,朱国瑞笑道:“姚卿,朕知道你是个性情中人,是否还俗由你自己决定。但朕也不能总在朝堂之上以法号相称……

  这样,朕赐你广孝之名,卿可愿意?”

  想到靖难之后朱棣赐给他的俗家名字,朱国瑞直接借用过来。

  “臣谢陛下!”

  道衍也不矫情,拱手谢恩。

  随后,朱国瑞速召刘基、章溢等人入宫商议。

  “诸卿,前番朕从大元皇宫中缴获《元十三朝实录》等一批文献资料。适才,姚卿建议咱们尽快诏修元史。为此,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闻听此言,刘伯温面露出羞愧,拱手道:“修史当为大事。是臣忙于俗务,未能及时提出此议。”

  “无妨,爱卿公务繁多,怎么可能事无巨细。更何况,现在修也不晚,总比大元立国百年才想起修宋史要强的多。”

  刘基面露感激道:“多谢陛下体谅!”

  “陛下,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记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臣附议!”

  章溢兴奋得全身直颤,恨不得马上接下这个可以扬名立万的重任。

  “好,好!”朱国瑞满意地点点头,“章卿,你可有总裁的人选?”

  “这个……”章溢一时语塞,明显在顾忌什么。

  朱国瑞摆摆手道:“伯温、章卿,你们不要有什么顾忌。在朕这里可以举贤不避亲。别说推荐旁人,就是你们自己想当修史的总裁,也可以跟朕明说!”

  见陛下如此坦诚,章溢把心一横,向上拱手道:“陛下,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