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九章 诛杀罪臣_游龙争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莫名其妙的话,他转身离开庭院。

  身后枪声大作,王保保和郭英明显不想留下活口。

  “朕也不想……是他们逼朕的……”

  眼泪顺着脸颊淌下,朱国瑞无奈地摇了摇头。

  他不知道的是,后世文人为了哗众取宠,最终将这桩谋反案当成屠杀功臣的明证,写了个著名的评话,起名叫做《血染御书房》;将朱国瑞形容成一个卸磨杀驴、屠戮功臣的昏君……

  洪武十九年,秦王巡视西洋归来。随同其一起的,还有十几个国王及其使者。大明与西洋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同年,楚王监造的火车开始在两京线路上正式运营。火车对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让世人叹为观止。

  至于如何将蒸汽机装在远洋船只上,楚王已经有了思路,正在带人日夜赶工。

  洪武二十年,朱国瑞已经年满六十。不顾众人的反对,他主动退下皇位,成为太上皇,不再过问国事。

  同年,冯国胜击败蒙古诸汗国,彻底打通丝绸之路,与阿拉伯国家及欧洲各国展开贸易往来。对于心存异志的国家,老当益壮的冯国胜和丁普胜四处出击,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大明的实力。

  不幸的是,随行的李梦庚最终病死他乡。其后代受到陛下的厚待,也算了却他的一桩心事。

  不久后,沉寂已久的罗贯中发表长篇巨著《三国演义》,用以纪念吴王张士诚和施耐奄。同时,他借曹操之事暗讽朱国瑞和朱元璋,指明他们是搅乱正统的乱世枭雄。曾经的旧主张士诚在他心中依然是像刘备那样爱民如子的君王。

  对于罗贯中的暗讽,朱国瑞制止住蒋瓛想要抄灭其全家的想法,淡然处之。历史总归是胜利者写的。无论如何,罗贯中也无法让张士诚起死回生。更何况,从诸葛亮的身上,他看到施耐奄的影子,一样的为人公正、兢兢业业、善于词赋。至于那些神奇的谋划,他觉得罗贯中可能是参考了樊观和刘伯温的事迹。

  洪武二十一年,改装完毕的蒸汽战舰再次启航,带着秦王朱承乾和近五万大军探索未知的海外世界。

  经过长期航行,朱承坤发现非州大陆,并与当地人建立贸易联系。随后,他到达澳州大陆。面对广袤的土地,他终于明白父亲说的无主之地是什么意思。如此物产丰富的大陆,竟然只有一些土著人散居其间。

  经过向朝中请示,朱承坤开始向澳州大陆迁徙民众,逐渐从沿海向内陆发展,筹划建立自已的王国。

  听说秦王准备就藩,廖永安等人请命出征,誓要埋骨他乡。冯国胜也火速交卸差使,带着儿孙赶往澳州。

  洪武二十二年,朱承厚统一南洋诸国,正式建立藩国。朱承健就藩东洋,亲自为病故的外祖父谢再兴发丧。

  洪武二十三年,大明的经济恢复到宋朝时期在全世界的占比。西方称南京城是用金子堆起来的城市。

  就在一切发展顺利的时候,洪武二十五年,朱国瑞却一病不起……

  请收藏:https://m.69sb.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